西西手机下载:做最专业最放心的手机软件下载站!
游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游戏攻略 > 单机游戏攻略

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战争_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战争GDI科技史

时间:2023-11-14 23:29  来源:西西手机下载  作者:互联网

  相较于Nod兄弟会高深的激光、泰伯利亚武器和Scrin的外星科技,GDI更多地使用更“传统”的各种武器像重型坦克、火炮和导弹。GDI的武器特色被刻画成“缓慢逼近的大力士”,纯粹地从火力和装甲上压倒其他敌人。

  步兵科技

  传统步兵

  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GDI的军队大量的来源于联合国的成员国。一代的游戏动画中GDI的士兵手持多种多样的武器,不过在《叛逆者》中,他们统一装备“Cobretti AR-70”突击步枪。另外还有经过特别训练的手雷兵以及火箭兵、死亡六人组这样的精英特种部队。同时,就和Nod一样,GDI也有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来占领敌方建筑。

  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GDI的步枪兵配备了"M-16 Mark II脉冲步枪"以及整套全身防护服,封闭式头盔。这一身装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军的“未来部队战士系统”。榴弹兵则使用质量轻,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飞盘型手榴弹,大量装配在背包中,被称为"掷盘手"。GDI同时继续使用战地工程师,而且新部署了战地医生以及时治疗战场上的伤兵。在此期间,GDI还获得了变异人特种兵(玩家们称为"Ghost Stalker"魔鬼猎杀者)这么一名战友,为他装备了原型轨道枪以及高能炸药。

  在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时,GDI继续使用轻步兵和火箭兵,同时还拥有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和使用传统榴弹外形榴弹(但事实上添加了动力系统和制导系统)的榴弹兵。新部署的区域装甲兵拥有重装甲和大型轨道枪。

  动力装甲

  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莫比亚斯教授发明了用来方便泰伯利亚实验操作的机动装甲服,这为在未来战争中使用的机动装甲服铺平了道路。虽然在《泰伯利亚之日》中仍然局限于笨重的“狼獾”外覆式动力装甲”。GDI最终还是将这项技术在泰伯利亚之战中完善并且应用于区域装甲兵的重型装甲。

  跳射飞行包

  在泰伯利亚之日时,GDI在步兵身上应用喷气背包科技训练出跳射飞行兵执行侦察或突袭任务。在泰伯利亚之战时,这种技术被发展成为飞行背包供特种兵和重装机兵使用。

  装甲科技

  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GDI的机械化部队由各个成员国提供。例如,被广泛使用的悍马吉普、M1主战坦克、M113装甲运兵车以及M270 MLRS火箭发射系统。GDI的装甲和火力整体上远大于Nod的那些轻型载具。不过速度相对慢些,也没有Nod隐秘。

  到了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GDI用像泰坦,狼獾,神像这样的步行机甲代替了大部分重型坦克。M270履带式MLRS火箭发射系统也被换到了轻型的悬浮底盘上。M113运兵车也被更快的两栖APC所代替。GDI此时还拥有了使用谐波共振原理的“破坏者”音波坦克以及移动EMP发生器。

  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开始时,GDI开始削减军费,开始使用相对廉价可靠的武器装备。削减了步行机甲和气垫车辆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装备轨道枪的捕食者坦克。GDI同时还使用了搭载导弹系统的“斗牛”轻型侦察吉普、新的重型APC可以让步兵在车里向敌人射击。

  猛犸坦克

  X-66猛犸坦克是GDI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的王牌重型坦克,甚至在游戏剧情发展得如火如荼时还处在测试阶段。它配备了双管120mm火炮和广受赞誉的猛犸牙火箭发射器,能同时攻击地面和空中单位,武器系统被装在重型四履带底盘上,坦克里的工程机组能在坦克严重受创时修复50%的部分以保证坦克处在良好的栈道状态。然而这些都是在牺牲了速度,价格和制造时间的基础上的。

  这种坦克对兄弟会来说个很大的威胁,兄弟会采取的办法就是阻止这个怪兽的广泛使用,例如摧毁在非洲研究中心的原型样机。

  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时,它的位置由猛犸II型继任,这是一种巨大的四足步行机甲。足足有泰坦的两倍高。这个巨兽除了极强的外覆装甲,还拥有多武器系统:

  ·一对轨道炮,类似于“魔鬼猎杀者”特种兵的,但是威力要大得多,仅一炮就能毁掉普通装甲的坦克

  ·每门轨道炮后面各有一个防空导弹发射架

  ·“头”上装有一具双管自动炮

  这样的武器系统足以在几秒钟之内将大多数单位打成碎片。在英国的性能展示中(Nod任务可以看到),猛犸轻而易举的摧毁了汽车、飞机、机甲和建筑物,甚至可以独自轻松夷平一个Nod基地。

  在泰伯利亚之日期间,原型并没有大量生产。高造价、低速这一类的事情限制了它的实用性,但它仍然是非常强大的。由于猛犸一代的关系,猛犸Mk-II被凯恩认为是威胁到兄弟会计划的东西,他命令特种部队摧毁了位于伦敦接受测试的原型机。

  猛犸Mk-II型计划由于猛犸Mk-III型的得宠被暂时性中止,2039年3月12日,最后一台猛犸Mk.II从洛杉矶圣保罗战车工厂下线,宣布了机甲版本猛犸的终结。此举遭到GDI内部很多指挥官的不满,这其中就包括著名退役的著名战争英雄,尼克·帕克。

  在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中,那种被命名为猛犸Mk-III的坦克逐步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它的四履带外形极其像最初的X-66猛犸坦克的升级版,该坦克于2039年在雷克雅未克开始量产。高效廉价的设计让GDI可以像初代猛犸那样在战场上大量部署。

  这种坦克是为在恶劣环境中执行远程作战设计的,它的设计回归了传统的四履带底盘和厚重的六边形装甲,以在开放的战斗环境中面对并击退敌方坦克的进攻。通常配有150mm火炮,然而GDI在从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开始完善的轨道炮科技现在可以让猛犸在指挥官的许可下自行更换两个轨道炮,让已经很强大的单位更强大。同时猛犸仍然配有4.75英寸导弹发射器,起到空中掩护和压制步兵单位的作用。


  步行机甲

  这种全地形广射程高火力作战步行兵器的概念,最早是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提出的。

  X-O型双足动力装甲原型机

  这种全能单位配备轻装甲,但是拥有多种武器系统。包括35mm火箭发射器和高能激光器。由于初次测试的结果十分理想,这项技术在后来被广泛发展和推广。

  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中,GDI的科研小组致力于外覆式步行装甲的开发,得益于这些研究,悍马吉普被狼獾取代。狼獾是一种强化战斗动力突击装甲,小型,大约八九英尺高,由一名士兵进行操作,两臂装有自动机枪,因为速度快,灵敏度高,这些轻装甲部队在进行轻装突击战的时候拥有绝佳的攻击火力。

  M1主战坦克则被中型战斗步行机甲泰坦所取代。泰坦高25英尺,拥有120mm单侧火炮,它拥有较远的射程,可以在不担心回击的情况下展开连续攻击,常常在Nod的防御范围之外摧毁它们。

  这项技术被进一步的开发,从而诞生了猛犸Mk-II(左下)

  在泰伯利亚之日之后,GDI为了填补远程火炮的空缺,开发了神像(左上),它拥有3门150mm火炮,能向远处发射致命弹雨,即使是用铜墙铁壁打造的基地也能被轻易轰成烂泥。

  GDI当时还开发了黏附式无人探测器,用来在部署后黏附在经过的交通工具上,能够干扰车辆上的电子系统使其减速,还可以将车辆所经过的地区信息传输给雷达系统。无人机则由于AI限制,无法自行判断应侵入何种单位,以及是否该干扰让单位减速,导致地方在战场上很容易判断出是否有车辆上带有这种探测器从而轻松将其清除。EMP攻击也能引爆它们。最终这种探测器被放弃。

  然而,这种机甲单位有它的缺点。 同时他们高昂的价格、由于笨重的速度导致在战场上很容易受到攻击,这些都与当前的GDI军事政策相违背,因此GDI最终决定让这些机甲单位退役。2047年唯一还在GDI部队服役的机甲单位是Mk III“神像”移动火炮系统——是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中服役的Mk I神像机器人的升级产品。同时又参照了Mk II泰坦机器人的一些设计理念,拥有全新的火炮控制系统,GDI使用其作为战场上的支援火力,因为GDI的军事指挥官们始终对战斗机甲的全地形战斗的设计理念情有独钟。

  空军

  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时期,GDI的空中力量相比Nod有压倒性的优势。的确Nod有空军,但是GDI拥有极为丰富的空中武器单位。除了常规战斗机和轰炸机,GDI还有用于低空支援的A-10攻击机(代号"疣猪"),CH-47支努干运输机,以及刚刚出现的高科技VOTL(垂直起降)飞机奥卡。

  到了第二次战争,GDI的空军优势被Nod像“女妖”这样的空中单位所削弱。但GDI发展了奥卡科技,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奥卡飞行器系列,广泛应用于运输和攻击任务。

  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前,GDI将奥卡定义为战术攻击战斗机。新的奥卡继承担当了VOTL飞机作为近地空中支援的角色。大部分空中战斗和轰炸任务都交给了火鹰。火鹰可以跃升至高层大气上,躲开防空对敌人腹地直接扑击。V-35公牛运输机则担任运输部队的任务,在战场上指挥官可以通过空中力量快速部署自己的部队。

  奥卡系列

  奥卡的第一次登场是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的后期,那时出现了奥卡攻击机。最主要的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的螺旋桨系统,改用两台16刃涡轮风扇发动机。奥卡轰炸机则是在中央部分安装了升力风扇。(这种布局在现实世界的过去试验过,但是当时的结果并不理想。然而在命令与征服的世界中,他们做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VTOL型飞机。)

  奥卡技术当时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易于受离子风暴的电磁干扰。一旦有离子风暴就得被迫降落。

  初代奥卡速度快,装甲薄弱,单人驾驶。并且装备了2个管制光学制导导弹发射器,1门伴有探照灯的链式机枪。虽然GDI努力对此项目进行保密,但这种武器的情报最终还是被Nod得到了。Nod曾经试图用抢夺一台奥卡战机袭击平民村庄并嫁祸给GDI。

  奥卡的速度足以让它躲过大多数地对空武器,并对建筑物和武装单位实行精确打击。初代机还能直接放在特别定制的拖挂卡车里进行运送。

  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GDI奥卡被强化。采用了一系列功能强大的奥卡:

  完善和改良后的奥卡攻击机,有着更优良的性能以及装甲,让它可以穿破敌人基地的防御网直接对目标进行打击。

  专门用于轰炸任务的奥卡轰炸机配备了高能炸弹,足以摧毁任何目标。但是装载的炸弹和布局也导致奥卡轰炸机速度比较慢。

  奥卡小型运输机

  长距离,轻装甲,用于快速运输部队和轻装备。

  奥卡万能运输机,怪物般的引擎动力让它甚至能拉起猛玛Mk-II型,最后还有用于运输大批部队的奥卡陆战船。——第二代战争中奥卡系列作为GDI的空中主力以及空中优势存在着。


  科迪亚克

  作为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的移动指挥,柯达克曾在全球各处活跃,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期间曾作为GDI战区指挥官麦克尼尔的座舰。

  科迪亚克同时会受离子风暴的影响。因为体形较大,容易在离子风暴作用期间受损。迫降后很有可能被Nod发现并伏击。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后,一架科迪亚克曾在从开罗运送Tacitus(塔西佗)的任务中,不幸被离子风暴的闪电击中引擎,在北非坠毁。

  到了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拥有更先进科技的奥卡的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400节,作战半径300英里,无武器挂载情况下可扩大到1180英里。最大飞行高度42,000英尺,爬升速度每分钟2500英尺,搭载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或者武器系统操作员。可以搭载M230 30MM自动机炮(备弹1200发)、AIM-500 空对空导弹、 AGM-240 空对地导弹, AIM-18 格斗导弹以及 Hydra 70 无制导空对地火箭(这些数据可以无视,完全无视,游戏里你看不到,真要这么猛Nod就完了)长17.77米,宽14.63米,高3.87米。

  第三次战争中GDI将奥卡定义为战术攻击战斗机,轰炸已经空对空任务都交给火鹰完成。运输则改用了V-35公牛运输机。

  火鹰

  火鹰使GDI为了保证自己的空中优势而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设计上看起来与奥卡完全不同。接替了奥卡为GDI执行轰炸和空中拦截任务。可以挂载两枚恶妇炸弹和响尾蛇对空导弹。高速机动,同时还能装备助推器让他们能在近地轨道飞行,从而躲过敌人的防御网直接攻击目标。

  太空科技

  得益于欧洲,俄罗斯,日本,美国的帮助,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中GDI就有大量来自太空的资源,例如离子炮和间谍卫星。

  正如玩家们所见,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时GDI扩展到了太空。指挥系统搬到了位于费城的空间站,并从那里观测着全球动向。同时改良了离子炮,并且首创了轨道登陆舱。精英陆军着陆舱能将部队从轨道空间站准确快速的运送到任何作战地点,同时外部还配备有杀伤性武器保证着陆安全。

  到了第三次泰伯利亚战争前,GDI仍旧在太空科技上投入巨大,威力更大的离子炮阵列,先进的间谍卫星网络,新的轨道登陆舱可以从太空向战场上快速部署一定数量的区域装甲兵。

  离子炮

  GDI的王牌超级武器是卫星离子炮。GDI的指挥官们被允许用它来抗衡Nod的(大杀器)核打击能力,化学武器和多弹头导弹等。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的最后阶段,离子炮成功打击了Nod的指挥中心“Nod神殿”。在泰伯利亚之日的时期,离子炮的控制系统被放置在GDI的升级中心上。

  到了二十一世纪40年代,离子炮的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新技术,离子炮卫星网络,以及改用离子炮阵列进行轨道攻击。现在的离子炮拥有和Nod的核武器相当的大规模杀伤力。首先由副炮射出离子将周遭空气和相应物质电离,然后用一击产生大爆炸。它的强大威力正好作为凯恩的泰伯利亚液态核武的引爆器。

  EVA

  “电子视讯特工”经常被误解为“电子视讯助理”,这个人工智能是GDI的先进战术后勤通讯协调控制台。在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前Nod就偷了一个版本的EVA,为其提供服务。这大大地削弱了GDI在这方面上的优势。

  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时期,Nod拥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一个被称为CABAL的神秘阴险的人工智能。

  EVA通常被用作战场上通用的指挥控制系统。它实际上是指一个特定的装置,一个联合战略人工智能,情报搜集工具,通信系统和控制台界面 。给战地指挥官最全面的情报和数据以及完善的指挥系统。帮助指挥官辨别单位,即时更新情报等等。

  GDI基本上使用EVA作为指挥控制系统,第一次泰伯利亚战争时期,尽管有局限性,EVA作为人工智能当时也已经很先进了。到了新世纪30年代,EVA采用了尖端科技并且拥有自然语言处理能力(NLP)和大量的高级逻辑子程序。从而能处理复杂的战术战略以及指派有经验的指挥官。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出现在烈火风暴中,当Nod尝试修改一个已经被占领了的EVA时,AI自己重复警告自己被偷走和修改后的后果。

  “正版”EVA是属于联合国的财产,被UNSC(联合国安理会)的指挥和部队(GDI)使用。

  火风暴防御系统

  全球主动防卫在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中将他们的新防御网络命名为火风暴防护场。无限高压力场御系统能摧毁所有不幸进入作用范围的东西。防御Nod的远程导弹效果也很好,一旦启动,没什么能从那里通过。

  然而这个系统有3个缺点。

  ·火风暴防御系统不能摧毁在从它下放经过的单位,例如恶魔之舌喷火坦克和地下运兵车。当然这可以通过EMP以及强化了的水泥地面来解决。

  ·声波武器可以穿过这个防御场(尽管只有GDI拥有声波武器……)

  ·火风暴防御系统无法防御像轨道武器打击,例如从卫星上发射的离子炮或者导弹。实际上发生器十分薄弱,轨道武器往往一击就能摧毁它。(再尽管只有GDI拥有轨道武器……)

  轨道枪

  为了提高作战单位的火力,GDI研发出了轨道枪。利用电磁加速器将弹药加速到很高的速度。最初被设计安装在了猛犸Mk-II型的两侧。这种火炮的攻击可以轻易打穿最厚的装甲,中间若有有别的单位挡着也会被一起摧毁。“魔鬼猎杀者”也配备有个人版的轨道枪。

  到了2047年轨道枪有了长足的进步,区域装甲兵拥有了步枪版本作为他们的标准武器,而特种部队拥有了类似机枪的卡宾枪版本。捕食者主战坦克和猛犸3型也可以在需要时快速用轨道枪来替换掉它原来的武器。

  这将给这些单位提供巨大的火力优势。

  声波共振

  这种声波技术最早由GDI费城研究中心基于谐波共振原理被开发出来。只要装载特定的装备提供足够的能源,就能够制造高破坏力的声波。这最早被GDI用在“破坏者”坦克身上,它能将共振波用一组大型反射面放大并攻击对手以及前方的任何单位。由于开发时间限制,这种武器被放置在一款普通的履带式底盘上,非常近似于同时代MCV使用的那种。

  由于破坏者攻击面积较大但很容易敌我不分误伤到友军。到了2047年,这种车辆就已经停用了。

  然而谐波共振的科技继续被GDI发展,尤其是当GDI发现了泰伯利亚矿的共振频率之后。研究表明这项科技可以有效的清除和阻止泰伯利亚矿的蔓延。用它可以在分子增面上(我怎么觉得应该是原子。。)破坏矿物。于是诞生了声波塔,然而,这种科技产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要求GDI通过泰伯利亚矿来提供能量,用泰伯利亚矿自身来制约自己。除此之外,尤其是在外星人侵略之后,GDI还将声波塔作为有效的基地防御武器。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一次攻击大量的地方目标,将他们撕成碎片。事实证明声波塔对外星入侵者十分有用。


以上就是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战争GDI科技史的全部内容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更多相关命令与征服3泰伯利亚战争的攻略资讯,请关注收藏西西下载站。

玩家评论

精品推荐